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和延安保卫战演出
我去年(2014)九月到陕北旅游,来到了闻名已久的黄河,也在黄河边上的旅馆住了一个晚上。游玩了壶口瀑布,黄帝陵,参观延安当年中共的革命根据地,和中共中央人物毛泽东等人的旧居。
黄河万里长,名不虚传
这里的图片就是黄河,是壶口瀑布的一段,到了这里使我想起小时常听人唱的黄水谣: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黄河真的是万里长,从青海发源流经9 个省300 多个县,到山东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五千年来孕育中华文明的成长,真是气势宏伟。陕西还是黄河的上游,靠近壶口瀑布河面狭小,但是个深谷,不敢下去。黄河最宽的河面是中下游,据说黄河最狭小的地方只有15 米,最宽地方6-20公里。
我 到壶口的时候遇到下雨,地上积水又滑,还摔了一交,没有受伤。很多人跑到瀑布前面拍照,我不敢了。那晚在黄河边上小旅馆住了一夜,食物多,但是另外的口 味。幸好黄河鲤鱼还不错。算是一个体验。这里其他照片是兵马俑和西安钟楼,大家熟悉,不必多说了。看了黄河,才知道中华地大物博,源流久远。人,要多读多 看点东西。
黄帝陵,是历代帝王,蒋介石毛泽东都来拜祭的地方
来 到黄帝陵,(轩辕庙)我们可以看到近代很多名人蒋介石,毛泽东的题字。一查历 史,几乎每个历代中国帝皇和领袖都曾经到黄帝陵拜祭。1937 年,毛泽东派遣中共中央代表团,特地到黄帝陵拜祭,同时写下了一篇气壮山河的祭文。是一篇难得的作品。年轻人可能觉得难读,不要紧,细心读下去。那时的中 国面对外敌侵略,被压迫和被蹂躏,所以文中有人执笞绳,我为奴辱之句。摘录如下: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事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事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1937年4月5日清明节,中共中央毛泽东主 席派遣林祖涵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来到黄陵县桥山祭拜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宣读了毛泽东主席写的这篇《祭黄帝陵》。赞颂了中华 民族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缔造中华民族、开创中华文明的伟大功绩。并表达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亿兆一心,战则必胜”的决心。《祭黄帝陵[1]》
不仅是
中国历史上的珍贵的名篇,也是一篇气壮山河的抗日宣言。
我来到了延安: 延安保卫战。这次到延安一个意外收获是看到了一出前所未有的大 型文娱演 出;延安保卫战。我看过无数的文娱演出,不过好像在延安看到的这种形式的演出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演出是没有使用传统的舞台,他们是在一片广大的操场上布置仿真的实物背景。观众必须离开操场一定的距离,因为爆炸,步枪射击几乎是真抢一样。我不晓 得他们怎样做,那么大的场地表演,看不到任何电子音响设备,可是在远处的观众,可以远处的观众却可以清楚听到演员的对话和歌唱。
整个演出历时一个多小时,从延安人民男耕女织的生活开始,文娱 表演,到遭遇袭击和战斗,最后欢庆胜利的秧歌舞,在旁的观众很多不由自主纷纷进场和男女演员一起跳起秧歌舞,场面热烈,令人兴奋。我不会跟他们扭秧歌,只好找个演员拍照。我没有逐一说明,不过大家可以看到战斗和欢庆歌舞的场面。
我来到了延安。记得新加坡李光耀在和中国建交时访问过延安。他说:延安是个改变世界历史的地方。情形是如此,三 四十年代,延安是中国的抗日和革命基地。中国人的军队从这里到席卷全中国,完全铲除了几百年来在中国的外国势力。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局势。
今天的延安已经建立了现代化公路设施,不再是七八十年前毛泽东时候的景象。不过延安的地标宝塔山等古迹仍然看到(见图)
这里贴出几张照片可以看到今天的延安和当年中共领导人的居所。没有经历过战争和动乱,不会理解家破人亡情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