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8, 2008
金牛焕彩,挥春拜早年,大吉大利
Monday, December 22, 2008
奥巴玛没有种族议程,不能提种族歧视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谁是纳吉身边的企业家,智囊团 ?
谁是纳吉身边的企业家,和智囊团 ?
我国副首相兼财政部长纳吉明年三月接任巫统主席后,将成为第6任首相,俗语说一朝君子一朝臣。谁会是商界新冒起的新贵?谁又会隨着政局的变化而淡出?这是人们热切要知道的。英文的星报和今日大马等网站近来都有提到这个问题。
根据星报引述的消息说:“纳吉没有任何明显的商业盟友,更没有(前财长)达因时代的“Peremba”子弟或安华的马资源(MRCB)子弟。”
纳吉与企业界没有亲密联系,将可为纳吉加分,因为这代表大家都可以重新开始,公平竞争。
纳吉9月初受委为财长时,曾亲自指定6名企业家出席企业圆桌会议,以听取他们对经济、资金市场和商业的意见。
这6人分別是国库控股(Khazanah)董事经理阿兹曼莫达(Azman Mokhtar);马航前执行董事、证券监督委员会前主席兼国库控股执行委员董事及主席诺尤索(Md Nor Yusof);快车公司Konsortium Transnational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经理纳兹米(Nadzmi);沙布拉(Sapura)集团的沙里尔三苏丁(Shahril Shamsuddin);外包公司“Symphony House”创办人兼总裁、国库控股董事及Danaharta公司前总裁阿兹曼雅亚(Azman Yahya);第二大银行联昌银行(CIMB)集团执行董事顏伟明(Gan Wee Beng)博士。
阿兹曼莫达在国库控股重组管理层后,现还继续在政府相关公司扮演改革的重要角色、诺尤索也拥有丰富的银行及资金市场经验、纳兹米是交通业专家、沙里尔是 科技及多媒体专才、阿兹曼在1997及1998年金融风暴中带领国民资产Danaharta度过难关、顏伟明曾是国家银行、首相署经济策划单位及世界银行 的顾问。这6人在纳吉出任首相后的影响力,叫人拭目以待。
现在大家知道的是,除了纳吉的胞弟、联昌银行集团总裁纳西尔外,Johan控股公司主席兼总裁陈启福(Tan Kay Hock)是人们公认的纳吉密友,他们不但是旧相识,更是经常一起打高尔夫球的好友。
除此外,华裔著名企业家郭鹤年和纳吉家族的交往深远,纳吉的父亲,敦拉萨和郭鹤年有很深的友谊,少年的纳吉以叔辈称呼、有这样的渊源,在遇到要事件时,可能有一定影响。
今年开斋节,彭亨州的华裔商人,在方天兴(锦记钢铁的老总)率领下,亲往北干向纳吉拜年。纳吉曾人彭亨州的州务大臣多年,和华人商家企业家来往频密。
纳吉家族的挚友沙里尔,以及马哈迪的密友、马重工业(DRB-HICOM)的赛莫达,以及以前在巫青和他一同打天下的人物如阿末扎希,纳芝里(首相府部长)沙非益阿达,贾马路丁,(皆为部长)都是和他关系比较密切的人物。
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新加坡华文中学学潮和华校的解体
反人力动员法令,中学联罢课学生和警察扭打
新加坡华校学潮和华校的解体。
1950 年代中期的新加坡华文中学学潮 ,以及福利巴士工潮,造成严重的骚乱 和宵禁。1963 年9 月,李光耀大选胜利后,第二天就取消南大创办人陈六使的公民权。接着,通过几个报告书如魏雅玲报告书等,强行改组南大,最后是南大并入新加坡国大,到了1980 年新政府正式关闭南大的云南园。新加坡华校原本是东南亚最完善的,可是在行动党政府下的大英文主义政策下,华校日益式微,到了 1978-79 年间新加坡华校已经宣告完全解体。
其实,新加坡华文中学的学潮是起因于英殖民地政府要实行人了动员的国民服务法律,规定18 岁 以上华裔青年必须参军。英国政府要打仗,却来抽我们华人子弟去当炮灰,哪里有人可以容忍,所以新加坡中学生联合会,发动抗议行动,终于酿成暴力冲突。前新加坡中正中学校长庄竹
林的回忆录中有这段详细的叙述?
1956年10月26日的历史
收录在邱新民撰写《庄竹林博士传》一篇剪报 (: 122) ,是这样记载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50年代的学潮,到了1956年10月26日,演变成了严重暴动,骚乱四起,当局宣布全岛宵禁,军警全面出动,有如战争状态。
中正总校情况
当天请晨,大批军警分别开赴中正中学总校及华侨中学,强行驱散已集中在两校两个多星期的数千名各校中学生。消息传出外,全岛多处就发生了多宗警民冲突事件,造成多人伤亡,全岛笼罩紧张气氛。
在中正中学总校方面,当天早上六时,全副武装的军警已经全校包围,严阵以待。六时半,天色灰蒙,警方以播音机警告校内的学生,必须在10分钟内解散,否则,警方就要采取行动将他们驱散。
这 时,校内大批学生都集聚在湖边大草场。部分家长也随他们的子女在大草场集中。学生领袖通过播音器呼吁学生镇定。坚持不解散。十分钟限期到了,警方见学生乃无自动解散之意,于是负责指挥的警官命令一辆警车作先导,由数十名辜加警察随后。从图书馆开向八间教室。这批警察手持藤盾警棍,头载钢盔,面载防毒面罩, 向学生集合的大草场迫近。不久,数十颗催泪弹射入学生群中,催泪浓烟四起,学生吸入催泪气体后泪水及鼻水俱下,纷纷向四方走散,情势十分混乱。
当时有些学生跳入中正湖,有些则穿过早已剪破的铁丝网,往光华学校逃去,并在光华学校礼堂重新集合。军警赶到光华学校便立即将整个学校包围,严加封锁。其余留在校内的学生,也在军警的监视下离开校园。
在这一次行动中,有一名学生受伤。上午九时许,中正校长庄竹林博士带了一名西医赶到光华中学,为受伤学生诊治。至此,集中于中正中学的中学生已全部散去。而部分转移到光华中学的学生,则在27日晨宵禁暂时解除时才获准离去。
华侨中学情况
华中方面的情况是:清晨6时15分,警方开始向集合在大礼堂不肯自动解散的学生施放催泪瓦斯,10分钟后,不堪催泪瓦斯之苦的学生只得打开礼堂各入口处的大门,警察便冲入礼堂,将学生驱散。(删略)
据公众联络官汤逊报告,到26日下午4时30分,有28人在暴乱中被捕,警民冲击中警察开枪8响,有3人死亡,29人受伤,30辆汽车被焚毁。4时30分过后,暴乱事件仍不断发生。
这次骚乱持续数日后,局势才恢复平静,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08
被遗漏的历史,全马华文中学生大罢课
1957年11月14日开始,全马华文中学生大罢课,全国震动,但是今天知道的人几乎
没有。。。。。。。。。。。。。。。。。。。。。。。。。。。。。。。。。。。。。。。。。。。。。。。。
万名华校中学生大罢课 ,六百多人开除学籍,历史不能忘记
我们在报纸上经常看到关于华文教育的奋斗历史,但是,很遗憾的,人们似乎遗漏了我们华校历史上一件重要的事件,那就是,1957 年 11 月14 日,全马华文中学学生大罢课的事件。学生罢课的原因是从 1955 年开始,殖民地政府逐步把华校改为英文学校的政策引起。
到了1957 年,是11 月14 日,槟城韩江中学发起 4 校联盟在槟华女中举行大集会,罢课行动迅速蔓延全马,霹雳,雪州,柔佛,马六甲,森美兰各地参加学生估计一万余人。
学潮招来当局的无情镇压,总共 六百多个学生被开除学籍,政治部也展开大逮捕行动,许多学生(人数不详,估计一 二百人,) 被扣留和长期监禁。。。。。 (有的拘禁5,6 年)
当年血气方刚,青春焕发学生,现在已经60-70 的高龄了。也有的成为工商界的成功人物。
这段年轻人完全不知道的历史,现在有人开始整理其资料了。人民不会忘记的。
注:一有新资料,笔者将贴出。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马华没有退出国阵的问题

Monday, October 13, 2008
513 事件前后的经历。。。。

513 事件前后的经历
年轻人大多数从来没有听过枪声,没有看过在戒严时候空无一人的城市,死一般的寂静。是以,很多人对 513 的真实情况感到好奇。 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想把当时的 情况写出来的原因。
书是在去年出版了,美中不足,前通报摄影记者潘祯祥(已故)的大批照片,已无
法找到。 重温历史,我是同意敦马哈迪在他的一本书里提到,513 事件并非 意外。原因是那个时代,华巫两族可以说各怀鬼胎,互不信任。我觉得的确是如此,很多华人那时在谈话中往往会说到,唉,看什么时候来一次大冲突罢了。华巫两
族的岐异是严重的,幸好,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大大改善。
我要指出一点是 513 的发生经过,并非秘密,很多仍然健在的华巫政治人物,都很
清楚,不过大家不要重提而已,那是公开的秘密。
注:上述书本可在KL 大将,上海,长青书报社可买到。
行将发布主题:
+周恩来被暗杀的续集。
+马共生存的奇迹。
+听来的故事。。。。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916变天失败,拉不到沙巴议员不是意外
Sabah/916/cross over.
安华夺权失败,拉不到沙巴议员跳槽,并非意外。
自从308 大选过后,安华不断宣传已经获得 30-40 个国阵的国会议员的支持,推翻现任
的国阵政府,安华的宣传是成功的,许多杂志和报纸,传媒对于他的夺权大计深信不疑
尤其是 9 月15 日晚的民联大集会更是举国触目。
我个人冷眼旁观,发现,在这么重大的集会里,有30个人跳槽,居然没有一个准备跳槽的国阵议员现身。
说不过去。公正党员解释那是为了安全问题,这说不过去,真有其事,我们的 BN 首相和部
长早以吓得脸青口唇白,那里有什么办法。
我是从头开始,就不看好安华有能力拉到东马沙巴的国会议员跳槽。
我在报上看到一些记者些的评论,说安华的条件太吸引人了,那么丰厚的献议,难以拒绝。哈哈,这是对实际情况没有了解的人才会这么想。
有这样想法的人,首先是以为东马的国会议员和这里安华的同志那样,对安华说的话深信
不怀疑。100% 照单全收。可能吗?
在70 年代,沙巴有个称号,说它是政治冒险家的乐园。州政府不断更换,政客跳来跳去
,几乎全部和金钱利益有关。最后是全加入国阵,情况才稳定下来。所以那批国会议员
可以说是老青蛙了,要他们相信安华,他们会想了又想,算了又算。
要拉拢几十个分别属于5,6 个不同政党的国会议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种谈判肯定是复杂而冗长的。试想想,单在沙巴 24 个国阵的国会议员,就分别属于6 个不同的政党。为何他们会分成那么多个政党?是因为政客之间的矛盾重重,个人的恩怨深重,党与
党之间也存在很多矛盾。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势力(主要是他们的族群)他们很多在过去,是死敌。但在国阵的组织里才相安无事。安华要送大礼,如何可以满足全部人?
他们所以不跳,主要还是风险和利益的问题。就算拉到30 个议员多数票才只两票。这样是太过危险了。国阵随时可以收买一两个议员过去,政府马上就倒台了。那么岂不是连现有的利益也要失去了。而且,在谈判过程中,难保没有人向
国阵报信,或者中途退出,先把头伸出来的人不是要搞到两头不到岸。 沙巴巫统有14 个国会议员,不太可能全部都支持安华吧。
风险太大了。安华提出的利益献意,如给你 20% 石油税,给你部长副部长,还有金钱,
是否可以兑现也不是安华一个人可以决定。回教党就是个大问题。
相反的,国阵20 年来给东马带来的稳定和发展,不可说全无成就。何况,国阵里头,很
多是东马土著政党。在国阵之前,沙巴可以说无一日安宁。政争不息。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让安华坐上首相位子,我得到什么?
话说回来,安华是目前唯一可以对巫统施压的人物。当然,民联是否可以作个好政府,那
是另一回事。
(这是开篇,准备把我听到,感受到的,每月写一两篇〕
Subscribe to:
Posts (Atom)